色彩风格

漫步宜昌“小青岛” ——沉浸式体验“检察蓝”守护“长江绿”

【字号:    】        时间:2025-04-21      

 

4月14日上午,西陵区检察院组织开展了一场生动新颖的“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案例研讨”的形式,沉浸式体验长江西坝段中华鲟保护区经过系统治理后如何“浊浪回清”。

实地探访 体验检察监督成效

活动第一站来到有“宜昌小青岛”之称的西坝步道,以该院办理的“中华鲟保护案”为实践教材,干警们手持该区域环境整改前的照片,沿着江岸徒步漫游,曾经遍布菜地围栏和排污沟的堤岸如今已变成干净整洁的沿江步道,非法捕鱼工具也被彻底清理。

江岸惠风和畅,春水碧波荡漾。漫步于此,可以直观感受到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落地后的环境整治成效——从污水横流到清水绿岸,从违规捕捞到全面禁渔,背后是检察机关的持续监督与推动。自2020年6月通过常态化巡江发现线索,到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多部门启动综合整治,再到拟投资4000万元开展辖区长江岸线整体生态修复,该案已然成为长江大保护协同治理的生动样本,成功入选最高检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并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向全世界宣传。

交流碰撞 聆听干警思辨之声

活动移步至西坝街办会议室,承办检察官王兴义首先分享了办案心得。“在这里寻找线索时,我们风雨无阻,花了很多精力才把案子理清楚。当时我们有篇宣传新闻的标题就叫‘每天都走三万步’。”王兴义回忆起办案经过充满感慨,“我想告诉年轻同志们,一定要关注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不能只在‘家里等’,找线索要‘走出去’。”

接下来的交流环节,干警们围绕如何看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时候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如何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工作等问题展开讨论,研讨气氛热烈。

“作为检察机关,我们要当好生态安全和绿色发展的‘守门员’,把长江护好了,就是在给高质量发展铺路搭桥。”

“办非法捕捞、污染环境的案子时,要把刑事追责和公益诉讼绑在一起。案件线索一发现,刑检部门和公益诉讼团队就要同步介入,从取证到起诉全程配合。”

嘉宾寄语 锚定检察发展航向

点评环节,西陵区检察院刑事部门负责人邓国清谈到, 中华鲟保护案对其个人而言是办案能力的提升,而对社会而言则体现了检察公益诉讼追求的生态价值;湖北省人大代表、宜昌粮食集团早安香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八零九菜市场分公司经理望芳表示,中华鲟保护案充分展现了检察机关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的责任担当和工作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西陵区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俊以西坝步道二期工程为例,表示将持续与检察机关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做好辖区生态治理工作;西坝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梁徽围绕西坝的产业转型、文旅宣传、环境治理等方面交流分享,并从基层治理方面对检察机关提出建议。

最后,西陵区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杜静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对特邀嘉宾们表达感谢,西坝沿岸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各单位的协同治理,会后将把大家的意见建议落实好,持续做好检察服务、助力辖区发展。她号召青年干警在今后各项活动中广泛参与、提升素能,为长江大保护工作注入青春动能,让“检察蓝”成为守护母亲河最温暖的底色,为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